222

关注文章 点赞:

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肺癌频发,这位医生的研究引发关注

作者:子琳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陈海泉


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肺癌增多了,这个事有证据吗?


我们都知道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肺癌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早期症状也不明显,很多时候一查出来就是晚期。因此,全球的医学专家都在想办法希望通过医学手段早期捕捉肺癌的蛛丝马迹。


于是有关肺癌的早期筛查,上世纪50年代就在西方开展了。那时候西方国家做了几个大型的临床研究,想看看X光片能不能对肺癌早期筛查有帮助,后来研究结果发现,X光片可以发现早期肺癌,但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


因为那时候的医学诊疗技术不如现在发达,一是发现的都比较晚,二是治疗方案也远不如现在。所以这个古老的临床研究只是肺癌筛查的起源,但在当时对肺癌的早期筛查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就此结束,本世纪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又对肺癌早期筛查进行了研究,这次研究采用了低剂量螺旋CT,有了重要的发现:与X光平片筛查相比,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可以使肺癌的死亡率降低约20%。研究被强制提前终止。


这个结果意义重大,2011年研究结论发表在了全球顶尖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一研究结论也引起了国内医学专家的关注,加上咱们国家的医疗可及性高,所以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在国内开始变得普及。


正是因为这种筛查的普及,陈海泉教授才发现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现象: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肺癌增多了,接下来就给大家看看陈教授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以及相关数据,看完之后大家就明白今天这个话题并非无稽之谈。


数据1: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低剂量CT肺癌筛查


2013-2014年,陈海泉教授带领团队在上海市卫健委、闵行区政府、闵行区卫健委的支持下,对11000多名闵行区居民进行了研究,他们当中有83%是吸烟者、63%是男性。

这次研究结果最终筛出来了27例肺癌患者,且里面大部分都是腺癌,不吸烟的占67%,女性占66%。这个结果颠覆我们以往对肺癌高危人群的认知,这意味着在中国:肺癌高危人群可能并不高危,不高危的人群反而高危。


数据2:基于医院职工低剂量CT的肺癌筛查结果


2011年以后,上海各家医院将40岁以上员工体检的胸片检查改为低剂量CT检查,这时就发现很多问题,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为例,当年体检筛出18名医务工作者,经过术中病理证实都是早期肺癌,这其中只有一名男性患者,其他均为女性患者,其他医院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陈教授立刻搜集了上海三家医院、江苏一家医院、山东一家医院、广东一家医院职工体检的数据,这6家医院共有8392名职工接受低剂量CT筛查,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筛查出30-40个肺癌,5年时间这6家医院共查出164个肺癌,其中女性占81%55岁以下占到了56.7%,不吸烟的占91.5%。这又再次验证了: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肺癌发病率增加了!


数据3:上海市疾控中心(CDC)数据


为了在多个层面了解相关数据,陈教授对上海CDC进行了调研,就发现:从2005年到2014年登记的数据来看,男性肺癌每年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但60岁以下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不论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死亡率都明显下降,这也说明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早期肺癌比例增加了。


数据4:近十年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肺癌患者手术情况


2008年-2017年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病房的手术病人,无吸烟史的年轻女性早期肺癌比例逐渐增加。女性病人由过去的1/3,发展到现在的2/3。无吸烟史的病人过去只有40%,现在竟然高达70%I 期肺癌由过去的33%上升到80%

这些研究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的肺癌高危人群可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些看似“安全”的不吸烟年轻女性,也具有一定风险。


基于上述研究数据,陈海泉教授自2017年起先后在《Transl Oncol》、《JTCVS》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刊发了相关结论,并代表中国医生奔走于美国、欧洲各大医院、医学中心发出我们中国医生的声音。中国不吸烟的年轻女性高发肺癌这一现象也就此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是中国“专利”?还是全球现象?


韩国数据是这样的


只有中国才有这种现象吗?并非如此。韩国首尔国立大学Bundang医学院胸外科医生Sanghoon Jheon与陈海泉教授共同进行了研究,因为韩国低剂量CT筛查尚未普及,因此他们对年轻人没有足够多的调查数据。但不吸烟的女性早期肺癌确实在增加。


这个研究结果刊发在《JTCVS》之后再次引起国际肺癌领域的震动,两位欧洲学者和两位亚洲学者分别为这项研究配发了述评,这是非常罕见的。不光是中国,韩国可能也如此!


那美国呢?


2019年10月陈海泉教授参加了欧洲胸心外科学会年会,本次大会邀请了东西方著名专家谈肺癌筛查的东西方差异,那么到底存在什么差异?


2017年美国医疗费用支出为3.5万亿美元,占GDP17.9%,这个费用是巨大的。因此在美国并没有普及低剂量CT筛查,而只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也就是:55岁以上,吸烟30/年,戒烟不满15年的人。


这跟美国的医疗费用昂贵有密切关系,美国的保险制度只给高危人群报销筛查的费用,他们做一次CT是很贵的。


而在我们国家CT检查很便宜。比如在上海做一次普通CT200块钱,折合美元不到30美元。而且在门诊就可以开这项检查,很方便。所以低剂量CT在西方国家并为普及,属于奢侈品。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Higher lung cancer incidents in young women than young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年轻女性肺癌发病率高于年轻男性)。


这是北美癌症协会NAACCR的数据,美国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回顾性的研究了1945年至1980年生人及其肺癌的诊断,发现女性肺癌的发生率在过去的20年间在逐年升高。


美国的Stony Brook癌症中心也研究了1200多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手术患者。他们对照肺癌的高危人群,发现这1200多个肺癌患者中,只有50%不到的人符合现行的高危人群要求,大部分都不属于高危人群。这个现象说明:美国的肺癌筛查如果只集中在高危人群当中,那么这个筛查的效率肯定不高。


而再回过头去看西方那些有关肺癌的著名筛查,比如:NELSON试验、Early Lung Cancer Screening Action Program,筛查的对象100%都是吸烟人群,这些被筛查的人群吸烟指数都大于30包年,或年支都大于600年支,也就是说一直以来西方都只针对他们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陈教授的这些研究也带给我们国内外医疗圈很多新的思考:在中国是否需要重新定义高危人群?中国不吸烟的年轻女性应该怎样进行筛查?西方国家如果普及低剂量CT,是不是筛查结果也和中国一样,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肺癌高发?这些问题我们国内外肺癌领域医学专家共同探索,我们也期待着可以早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