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营养常见问题解答

关注文章 点赞:


1. 营养对于肿瘤患者有什么意义?

营养支持手段作为20世纪医学领域七个重大的成就之一,挽救了成千上万危重患者生命,改善了临床结局。肿瘤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代谢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合理利用营养能够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增强抗肿瘤治疗耐受性,提高疗效,从而提升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 为什么要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80%,其中约30%85%患者发生癌性恶液质。营养不良者生存期短,治疗耐受性不佳,治疗反应不敏感。当肿瘤患者进展到恶液质阶段,纠正困难,预后极差,及早发现并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而营养筛查与评估是早期发现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给予干预措施的关键。以利于减少治疗失败、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并节约医疗花费。

许多科学研究证实恰当的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提升机体抗肿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在综合治疗措施下达到治愈的目的。 

3. 如何进行营养评估?

营养评估主要分为两大方面:问卷调查:主要询问日常生活方式、体重、饮食、情绪、体力活动状况等方面;测量评估:主要测量上下臂周径、握力、皮褶厚度。

4. 营养评估的结果如何应用?

若患者营养状态良好,则可继续保持目前状态;若存在轻度营养风险,建议患者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若存在重度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2002≧3分)则应进行营养干预;若发现营养不良,则应由医务人员和患者密切配合,综合考虑实施营养和其他治疗计划。

5.  三大抗肿瘤治疗措施对营养的影响?

1)化疗: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可以对营养产生影响,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食欲减退以及畏食而影响营养物质摄入。

2)放疗: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损伤修复的过程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此外,头颈、胸腹腔的放疗可损伤消化器官,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可伴随恶性、呕吐、腹泻等症状。对营养物质需求的增加和摄入吸收的不足可引起患者的营养不良。

3)手术: 术前需要禁食,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影响饮食;术中创伤使机体处在应激状态,干扰营养物质代谢;术后的感染、创伤修复使营养物质需求增加均可以引起营养不足。

6. 手术后需要立刻补充营养吗?

术后约12-24小时内,机体处于消落期,是机体条件反射性躲避反应导致的低合成代谢和低分解代谢状态。此时患者血压、体温偏低,尿量偏少,血糖偏高,能量主要来源于肝糖原分解。这一时期核心工作是保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均衡,而不是营养支持。

7. 手术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补充足量营养物质?

术后的3-5天,机体处于起涨期,是由于机体对创伤的反击性反应,儿茶酚胺类激素大量分泌导致机体高分解和高合成代谢状态。此时患者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糖、代谢均升高,此时的能量来源为蛋白质的分解和脂肪的氧化。此时,尽可能早的进行肠内营养(部分手术患者肠内营养禁忌,需要肠外营养),营养配方上要遵循“四高一低”的原则,即高热卡、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和低糖的原则。

8. 手术后需要一直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吗?

术后的1周到1个月时间,机体机体处于恢复期,机体主要处于处于修复机制下,此时的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糖、尿量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此时给予高蛋白饮食,减少热卡和脂肪的摄入,注意防止体内脂肪大量合成,体重增加。过多的补充甚至可引起高血糖、高血脂等副作用。

9. 营养支持的途径?

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经过胃肠道提供营养即为肠内营养(包括经导管和经口的方法),经静脉补充营养即为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特点,能够防止长期胃肠闲置所致的肠粘膜萎缩,菌群易位等并发症。但当肠内营养补充不足或伴随一些不适宜疾病状态肠内营养时,如肠梗阻、顽固性呕吐,需选择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有不同的配方,好的配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一般状态,疾病状态等因素拟定。(附: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10. 什么是癌性恶液质?

    是指由于恶性肿瘤所导致的骨骼肌块进行性下降,伴有或不伴有脂肪丢失的综合征,它不能被常规的营养支持所逆转,最终导致进行性功能障碍。机体高代谢和能量摄入不足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肿瘤恶液质患者特点是慢性、进行性、不知不觉的体重下降,经常伴有厌食、饱腹感和乏力等表现,且对营养治疗不敏感或部分敏感。

    按照癌性恶液质进展程度可分为三期:恶液质前期、恶液质期、恶液质难治期。

11. 如何发现癌性恶液质?

需要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主要涉及患者的疾病状态,整体主观评分(问卷调查和简单的查体),以及相关的检测指标来确定。其中,患者整体主观评分量表是一种筛查肿瘤恶液质的有用工具。其主要的参考指标包括临床病史(如体重变化、进食变化、超过两周的胃肠道症状、活动能力变化等)和体格检查(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水肿、腹水等)

恶液质主要的诊断标准为:(1)无节食条件下,6月内体重下降>5%,或(2BMI<18.5和同时伴有体重下降>2%,或(3)四肢骨骼肌量指数符合肌肉减少症标准(男性<726 kg/m2,女性<545 kg/m2)及同时伴有体重下降>2%

12. 恶液质的及早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肿瘤恶液质在临床相当普遍,50-75%的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恶液质,恶液质相关死亡率高达20%-40%。癌性恶液质应用传统的营养支持难以逆转,应早期进行营养筛查、准确评估、诊断及早治疗,以期获得较好疗效。不同的恶病质期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恶液质前期和恶病质期是比较有效的治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