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期黑色素瘤指肿瘤厚度超过2mm,还没有发生转移的阶段。Ⅱ期又分为ⅡA、ⅡB、ⅡC(图1、图2、图3)。从摘自AJCC第七版的下表中可看出:未转移的黑色素瘤分期取决于肿瘤厚度及有无溃疡。对>4mm又有溃疡的黑色素瘤,临床上只有约一半是ⅡC期,另一半就诊时已发生转移,分期进入预后更差的Ⅲ期或Ⅳ期黑色素瘤。
图1. IIA 2.5mm无溃疡
图2. IIB 2.9mm有溃疡
图3. IIC 5.2mm 有溃疡
表1:AJCC第七版黑色素瘤分期与肿瘤厚度及5年、10年生存率的关系
Ⅱ期黑色素瘤有那么可怕吗?如何能提高5年、10年生存期呢?从图4及表1 可以看出,II期黑色素瘤的生存率从AJCC第七版(2009)至第八版(2017)的数据已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最差的IIC期黑色素瘤10年生存率从8年前的39%提升到了75%。
自诊断起始(年)
图4. AJCC第八版国际黑色素瘤I 、II 期黑色素瘤患者生存图
整体说来,中国黑色素瘤的生存率远未达到AJCC第八版公布的水平,除了中国黑色素瘤以肢端、黏膜为主外,主要原因在于治疗不规范。如何做到规范化治疗呢?
1. 分级治疗:我国的黑色素瘤发病率很低,大多数皮肤科医生、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看到的黑色素瘤病例非常有限,对该病的认知肤浅。为此,中国抗癌协会在全国组建了黑色素瘤临床研究中心,几乎每个省都有分中心,这些中心的医生诊治过的患者较多,对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的学习、了解更深,能更妥当地进行治疗,我们强调II、Ⅲ、Ⅳ期的患者应尽可能转至这些中心治疗。
2. 按指南行前哨淋巴结检查:前面提及,肿瘤厚度>4mm又有溃疡的黑色素瘤,临床上约一半前哨淋巴结已有转移,原发肿瘤相当于 “IB、ⅡA、ⅡB”期的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7%、25%、35%左右。若未通过前哨淋巴结检查及时去除这些微转移并加强用药,这些患者已进入III期的患者被误按II期治疗,生存率必然降低。
3. 规范手术切缘:切除不足、手术中挤压、牵拉对预后均有影响。
4. 合理用药:ⅡB、ⅡC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唯一获批准的药物是干扰素α,国外只有干扰素α2b,国内的干扰素α1b比起干扰素α2b疗效好、副作用小,特别是对肢端型和黏膜型黑色素瘤,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干扰素α2b因副作用大、疗效差,在ⅡA期黑色素瘤临床试验中未获益而未被批准使用。我们在新版指南中已明确写入干扰素α1b用于ⅡA期黑色素瘤治疗。近期国外的临床试验发现,抗PD-1单抗在ⅡB、ⅡC黑色素瘤中获益,在中国黑色素瘤中是否也能获益则需等待临床试验证明。
5. 长期监测:我们要求II期黑色素瘤术后1年干扰素α1b停药后,需每月自检引流淋巴结及伤口周边达15年,10年内每年到医院行B超及CT检查,以及时处理好少数转移的肿瘤。
只要按指南规范化治疗,加之独特的国产干扰素α1b,相信我国的黑色素瘤5年、10年生存率超越国外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文章来源: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西京医院皮肤科高天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