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文教授:Ⅲ期黑色素瘤治疗

关注文章 点赞:

Ⅲ期黑色素瘤指发生区域转移的黑色素瘤,什么是区域转移呢?区域转移指肿瘤淋巴结转移第一站范围内的区域,包含至少下列五种情况:1.区域淋巴结转移,手、上肢的肿瘤转移至腋窝、肘;足、下肢的肿瘤转移至腹股沟、腘窝;2.移行转移,指转移的肿瘤离原发肿瘤2cm以上至引流淋巴之间的皮下、皮肤;3.卫星灶:指原发肿瘤附近2cm范围内的局部转移;4. 显微镜下的前哨淋巴结转移;5. 微卫星灶:指显微镜下与主体肿瘤不相连的独立瘤团。此外,我们将显微镜下血管及淋巴管内有瘤细胞也作为Ⅲ期黑色素瘤予以积极治疗(国内外指南中尚未纳入)。

图1. 腋下淋巴转移 图2. 外踝旁移行转移 图3. 卫星灶

图4. 微卫星灶 图5. 前哨淋巴结阳性 图 6. 淋巴管内瘤团

目前对图1、图2通常采用新辅助治疗,我们用的药物是干扰素α1b加抗PD1单抗,通常用3-4次抗PD1单抗后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只摘除肿瘤不行淋巴结清扫。手术后病理显示瘤细胞已完全杀灭,即获pCR,可直接停药;若显微镜下瘤细胞基本被杀灭,残余瘤细胞不足10%即npCR,继续治疗3月停药;显微镜下瘤细胞杀灭50%-90%为 pPR,需继续治疗6月;显微镜下被杀灭瘤细胞不足50%为 pNR,若坏死区虽不足50%,但仍见大量坏死,需继续用药1年。若无坏死或坏死区很小,宜补做淋巴结清扫,并调换治疗药物。若用抗PD1单抗3-4次肿瘤继续增大,我们通常根据不同情况加安罗替尼或替莫唑胺或靶向药,待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后,行淋巴结小范围清扫或扩大切除肿瘤,然后根据病理评估决定用药方案。对图3的卫星灶,亦可采用新辅助治疗,但多直接扩大切除,然后用药一年。对单纯的显微镜下转移,需分级评估,若评估转移程度轻(目前尚未建立标准),干扰素α1b联合抗PD1单抗3-6月后,根据个体情况选其中一种继续用足一年。目前上述内容多还未能写入指南,但我们近五年的临床研究及实践显示,大多数III期黑色素瘤患者已能彻底治愈,特别是获pCR患者,用药时间很短,受获非常大,有条件的机构应积极采用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