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洞察报告》专家解读会成功举办

关注文章 点赞:

9月8日晚,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联合医百科技举行了《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洞察报告》专家解读会。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支修益教授;北京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辽宁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翟振华教授,瀚晖制药的市场部总经理王政,振东制药的市场总监严佳佳等嘉宾。医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曲坛担任会议主持。

会议正式开始后,大会主席支修益教授先为大会致辞。支教授指出,目前中国的癌症发病人群已有457万,癌症死亡人数已达到300万,癌症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肿瘤医生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在使用数字化渠道与工具,而此份报告在有限时间内调研了中国上百位肿瘤医生的数字化生活情况,并反映出一些引人思考的数据,如有近60%的医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专业相关知识,有超过50%的医生主要通过线上渠道参加会议,可以说数字化渠道和工具已经大大改变了医生的专业学习与交流方式。此外,支教授从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的使命出发,将今天癌症的防筛诊治康五方面工作与医疗行业数据化科普进行有机结合,讨论了未来借助数字化渠道赋能肿瘤医生生活与抗癌事业发展的前景。

致辞后,由医百首席战略官林延君就报告核心内容进行分享。报告显示:我国肿瘤医生每周上网时间在15-17小时左右。除了学术会议等传统渠道外,有56%的医生与39%的医生选择使用微信公众号、医生社群等新兴数字化渠道进行专业学习,年轻医生在专业渠道的选择上更加多元。疫情后肿瘤医生线上参会比例大幅提高,线上参会驱动力开始由外向内,资料可查看、更广范围的参与、能与专家互动成为医生选择线上参会模式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从药企对医生提供的信息来看,医企的数字化信息交互存在内容上的错位,药企在临床治疗指南、前沿医学信息等方面内容尚未满足医生的需求。

报告核心内容分享后,6位专家围绕“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的现状与趋势”、“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痛点”、“为肿瘤医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6位专家都对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专业且极富启发性地回答。对于“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趋势”这一主题,支教授从宏观层面指出,在数据化工具的支持与改变下,传统F2F的学习工作模式在发生改变,数字化转型的力量也影响着医生专业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此次疫情也大大加速了医生专业学习渠道的变化,线上学术会议正成为医生普遍的知识获取渠道。陈教授则从更加微观的临床实践的角度指出,数字化工具直接推动医生与医生(D2D)之间的沟通,同时数字化工具也改变了传统医生到患者(D2P)的沟通模式,为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巨大便利。

对于“医生数字化生活痛点”方面,武教授指出,数字化革命改变了传统患者与医生的就医与沟通模式,传统病人得病求医的模式在今天变得更加便捷,而医生也不满足于仅仅关心得病的患者,还关心未得病的正常人、亚健康群体,除了关心病人的诊治外,还关心疾病的筛查预防、院后管理、病人康复、病人的家庭与社会回归等方面,而这都离不开数字化工具的赋能与支持。翟教授则从“多、精、准”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参与数字化生活的感受,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网络信息的大量供应,海量的专业医学信息也通过数字化渠道涌向医生,但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推送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对于“如何围绕肿瘤医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方面,瀚晖制药王政王总认为,数字化资讯方面,医生仍以主动获取资讯为主,但资讯的个性化推荐会让医生在专业知识拓展上受到广度限制;数字化工具方面,企业应该在这一方面提供更优质的工具以服务于医生。振东制药的严总认为:药企的职能在不断变化,传统药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现在的药企需要在各个方面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药企应加强与医学协会、学会的合作,了解医生真正的需求点,同时提高企业内部团队的专业能力,以此为医生乃至患者提供更多服务。

会议在直播过程中也得到了线上观众的热情参与,不少观众在直播间向专家留言提问,就“肿瘤患者的数字化随访与慢病管理”、“医生对药企提供的专业支持的评价”、“临床医生如何面对网络上同质化严重的专业信息”等问题与会上的专家进行了交流。

此次会议深度结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的科普使命,深度剖析了肿瘤医生群体,为我国肿瘤医生数字化生活的发展,以及如何将抗癌科普工作与数据化的行业趋势相结合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为即将到来的“肿瘤患者数字化生活调研”提供了宝贵的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