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肺癌的第十年,61岁的上海阿姨获奖了!人生清零后,她换了一种活法

关注文章 点赞:

刚过花甲之年的上海阿姨陈阿姨做梦也没有想到,与肺癌抗争的第十年得奖了!胸科医院为陈阿姨颁发了“健康勇士”银星奖!

“我很感恩如今活着的每一天,得癌以后,我的人生开始清零,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我多赚的。”站在领奖台那一刻,陈阿姨感慨万千:“肿瘤并不可怕,相反我还因病得福了。得肺癌以后,我换了一种活法,以前我每天为家里大小事情奔忙,而这十年我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61岁的陈阿姨一年出去旅行十几次。


得肺癌后,她开始为自己而活

发现被肺癌侵袭是在十年前!陈阿姨走进医院是因为肩膀痛,“一开始以为是肩周炎,但是痛痛了十个月,久治不愈。除了肩膀痛,陈阿姨开始浑身疼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专家说肩周炎久治不愈当心肺癌。”那一刻,陈阿姨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2009年3月,陈阿姨在胸科医院拍了胸片。噩耗传来:肺癌腺癌!“当时我还比较乐观,我一直和自己说是肺癌早期,没有关系。”一周后,陈阿姨接受了一次肺癌切除手术,“开刀前我并不怎么害怕癌症,但是手术以后,我开始担心了,害怕癌症在身体里游窜转移。”


没想到,第一次手术以后不到两年,医生们又在陈阿姨的左肺上发现了肺结节。陈阿姨说,“当时有大专家和我说,你已经站在癌症坏人预备队的队伍里了,可以等一等观察一下,也可以立即手术清除隐患。”陈阿姨当即选择了手术。幸好,手术发现是一个良性结节。


今年是陈阿姨和癌症共舞的第十年,和得癌前几年不同,现在的陈阿姨已经彻底放松了,“我不会天天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倒数人生了,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每一天我都是多赚了。”于是,陈阿姨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我现在因病得福了。得病前,我一直在忙孩子,忙工作。生病治疗后,我开始周游世界,在加拿大住了一年,也去过美国、古巴、越南等等。” 每年,陈阿姨出游十几次,冬天在南方避寒,夏天在上海周边的山上避暑。


61岁的陈阿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一同抗癌的病友,互相鼓劲。陈阿姨的病友圈里,最资深的病友得癌27年,“以前大家对癌症会有莫名的恐惧,觉得得癌了就会失去生命。事实上,这个圈子的很多人都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很乐观。”


肺癌顶尖专家为13位肺癌病人颁奖

此次,和陈阿姨一起获奖的有13位肺癌病人。他们的生存率超过5年、超过10年甚至超过15年的中晚期肺癌老患者。为了鼓励和传扬他们笑对疾病、勇战病魔的精神,胸科医院分别授予他们“健康勇士”新星奖、银星奖、金星奖称号。

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胸科医院首席专家廖美琳教授,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胸外科名誉主任赵珩教授、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为这些坚强的患者颁发奖杯。


50岁以下人群,成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说到胸部肿瘤,尤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榜首的肺癌,老百姓们总是“闻之色变”。据最新统计,全球肺癌每年发病182.5万人,死亡159.0万人。而在中国,目前肺癌仍然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平均仅为16%,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上升。


其实,只要做到“科学抗癌”,肿瘤并没这么可怕。


为了更多地传播科学抗癌理念和知识,上海市胸科医院在全国肿瘤宣传周举办了“让肺癌无处可逃——全国肿瘤周健康宣讲活动”。


在病魔面前,医生和患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肿瘤防治宣传更需要医患携手,共同推进。


胸科医院胸外科名誉主任赵珩教授分析了近10年的肺癌发病趋势,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老年患者比例增加;男性比例下降、女性则增加;患者中吸烟率呈下降趋势;晚期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他说,从整体人群来看,当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时,累计患肺癌风险高达36%。在50岁以下人群中,成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胸科医院的年胸外科手术超过14000例,疾病谱覆盖全,涵盖肺、食管、气管、纵隔等各类疾病。至今已完成近3000例机器人辅助下胸部手术,多年来保持全世界总量第一。许多早期肺癌患者在手术后都得到根治的效果。


肿瘤科陆舜教授介绍了“肺癌精准医疗现状及挑战”的相关资讯。基于多学科综合诊治机制的良好基础,胸科医院在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研究方面,领衔着大量国际、国内多中心合作,目前仅在研的肺癌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就多达123项,成绩斐然。


值得提醒的是,肺癌早期筛查主要是接受低剂量螺旋CT筛查,据其统计,早期筛查可以提高肺癌检出率74.5%,降低肺癌死亡率20%。通过早筛,一旦发现体内有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小结节,就应长期进行随访,及时进行治疗干预。


(转载自: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