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心理科普|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肿瘤患者如何调适心理

关注文章 点赞:

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

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也给肿瘤患者平添了很多心事

面对肿瘤和新冠病毒的双重威胁

肿瘤患者心理压力大,

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

一、肿瘤患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心态

No.1  焦虑不安

自己或周围人是否感染?环境是否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非常时期是否可以到医院复查和住院?疫情会不会耽误治疗? 什么时候疫情好转?

面对这么多的疑问和不确定,患者安全感急剧下降,容易紧张不安,不断打听消息,寻求保证。


No.2  敏感多疑

担心体弱多病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肿瘤患者对相关新闻格外关注,对生理变化非常敏感,很容易把身体不适与“新型肺炎”联系起来。遇到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特别担心。


No.3  愤怒抱怨

面对无法摆脱的恐惧,有些患者会对社会现实产生愤怒。也可能因为所在医院的防疫工作带来的种种治疗和生活不便,或其他病友的咳嗽、发热等而产生不满。


No.4  悲伤抑郁

在自我隔离、面对疾病的威胁时,有些患者会出现悲伤、绝望,觉得生活充满困难和无奈,忍不住哭泣,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


No.5  情绪卷入

有些患者会时刻关注疫情,重视不断跳动的确诊人数、曲线图、网络上传播的悲观消息,情绪不自觉地卷入,感觉记忆下降,注意不容易集中。


No.6  无所谓

有些患者抱有“已经得了不治之症,再多一种病无所谓”的错误想法,不做防护,从而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


二、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危害

焦虑、抑郁等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让易感群体容易患病,即便不是新型肺炎,也可能患上其他病症,如流感。

焦虑发展为恐慌,还会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抢购囤积口罩、敌意针对某些群体等。


三、心理自助与疏导

No.1  选择性接收信息

电脑内存太多会影响运行速度,人过度关注负面信息也会带来心理压力,导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疲劳。

建议:观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台和卫视等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消息。只选择3个可靠、有正能量的的微博,设置为“特别关注”。让人心情起伏很大的微信群,可以选择退群或“不打扰”。每天固定时间看新闻、微博和群消息了解动态,减少刷朋友圈的时间,尤其不要在睡前刷。


No.2  调整认知行为

面对未知事物,人们容易恐慌盲从。事实上,医务和科研人员已经开始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事情已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应按科学方法做好防护,宁可事前麻烦,不要事后后悔。


No.3  正确处理情绪

传染病暴发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但过分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需要宣泄。写日记、绘画、音乐、运动、找人倾诉都是很好的方式。在情况严重时,可以拨通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开设的热线电话,这种方式安全、隐秘、专业、便捷。


No.4  维持稳定的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吃饭、休息,尽量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非常时期过好自己的日子,安排好自己和亲人,这件事本身已经很伟大了。


No.5  多与他人联接

患者在自我封闭下可能会感到孤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多与家人、朋友、病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相互支持。


No.6  学会放松

人活着,就有希望,值得享受美好生活。想吃就多吃点,想看书就好好看,想追剧放心追,心情愉快了,抵抗力自然高了。如果愿意,学学呼吸放松法,尝试做冥想或者睡前瑜伽,打八段锦都可以让人松弛。不想麻烦,洗个热水澡,好好睡觉也是好的放松方法。任何时候,保证睡眠是王道。


No.7  医患沟通

患者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尽早明确病因,进行处理。没有被感染,做对症治疗。万一被感染,尽早隔离和治疗,可以缩小疾病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面对防疫带来的治疗推迟等问题,患者可以和主管医生护士好好沟通,互相理解,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危机时刻,增长智慧,照顾好自己,就是照顾家人和社会。


作者 |  邹   然

编辑 |  易丽丽  

审核 |  刘晓红

转载自:肿瘤心理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