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CACA)会议上,方文峰教授以《耐药另解,肺癌新药让病人笑到最后》为题,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肺癌耐药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方教授指出,中国在 EGFR 突变肺癌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靶向治疗耐药后的解决方案上,中国学者和企业正引领全球研究方向。
方教授提到,EGFR 突变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高达 50% 以上,远高于西方人群。经过十多年的靶向药物研发,中国已形成 “三代同堂、三代优选” 的治疗格局。然而,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仍是关键挑战。为此,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准化克服耐药,如开发 EGFR 四代药物;二是探索旁路或下游通路的活化,如联合 MET 抑制剂。此外,免疫治疗和 ADC 药物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在精准化克服耐药方面,尽管四代药物开发面临困难,但针对 MET 扩增的联合治疗已取得 PFS 获益。在免疫治疗领域,方教授团队发现,通过抗血管生成载体结合免疫治疗的策略,可以让 “冷肿瘤” 变为 “热肿瘤”,从而让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这一策略在大型随机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 PFS 和 OS 获益,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可及的治疗方案。
在 ADC 药物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芦康沙妥珠单抗成为亮点。该药物在 EGFR 突变患者中表现出色,有效率高达 55%,中位 PFS 达 11.1 个月。通过严谨的临床研究,该药物已在中国率先获批用于三线和二线治疗,并有望进一步拓展至一线治疗。这一突破不仅体现了中国在 ADC 药物研发上的创新性,也为全球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方教授强调,中国在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上的紧密合作是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借助工程师红利和庞大的患者资源,中国有望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中占据领先地位。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创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