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与优化——赵丹教授专访

关注文章 点赞:

在妇科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同步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中更为显著。为深入了解妇科肿瘤CTIT的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我们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丹教授。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期间,如何去优化贫血管理以减少治疗中断?

 

赵丹教授:妇科宫颈癌中同步放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但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而引发贫血,严重时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并导致治疗中断。优化贫血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严密监测与及时干预: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状况。轻度贫血可通过药物干预,如口服或静脉补充铁剂,以避免治疗中断。

 

2.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摄入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深色蔬菜等,同时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

 

3.控制出血风险:在放疗过程中,注意控制出血风险,如放射性肠炎引发的便血。指导患者保持软便,避免辛辣食物,必要时给予止血药,以减少血红蛋白的丢失。

 

妇科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风险评估体系应该如何建立?

 

赵丹教授:妇科肿瘤治疗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风险评估体系对于患者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靶向治疗,如卵巢癌患者术后使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时,骨髓抑制和血小板降低是常见且难以管理的不良反应。建立出血风险评估体系应关注以下几点:

 

1.个体化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初始血小板数量,个体化定制PARP抑制剂的起始剂量,以确保安全。

 

2.密切监测血小板指标: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指标。轻度下降时,可通过加强营养和药物干预来维持剂量;若出现二度及以上血小板下降,则需考虑停药或减量。

 

3.分层管理与定期监测: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管理。特别是在用药前三个月,需每周查血常规,之后根据耐受情况调整监测频率。

 

赵丹教授强调,通过严密监测、及时干预、营养支持和出血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管理妇科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中的血小板减少症,减少治疗中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