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科普先行”——刘红教授谈乳腺癌防治科普的挑战与成效

关注文章 点赞:

前言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肿瘤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肿瘤防治科普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在乳腺癌领域,尽管早诊早治和治疗效果已大幅提升,但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仍存在诸多盲点,科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整合科普大会的专访内容,整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关于乳腺癌防治科普工作的见解与经验,旨在探讨科普工作的挑战、成效及未来方向。

 

一、乳腺癌防治科普工作的成效与挑战

 

在刘红教授看来,近年来我国在乳腺癌防治科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科普工作的深入,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因及时获取科普信息而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然而,科普工作仍面临核心挑战,即专业人员科普能力的提升。刘红教授指出,许多医生在进行科普时,对科普形式和内容的把控尚需加强,特别是对于年轻医生而言,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乳腺癌防治的盲点与新兴趋势

 

刘红教授强调,在乳腺癌防治领域,公众仍需关注一些盲点。例如,很多人误以为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的专属疾病,而忽视了年轻女性群体。此外,随着乳腺癌逐渐成为慢性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术后康复成为新的关注点。刘红教授特别提到年轻乳腺癌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她们在治疗后面临重返职场、融入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困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三、科普成果与患者影响

 

结合临床和科研实践,刘红教授分享了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科普成果。她组织年轻乳腺癌康复者组成志愿者团队,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为刚刚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疗和康复信息,以及情感支持。这一方式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和康复过程,还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刘红教授还提到,她所在的医院有一个由80后乳腺癌患者组成的群体,成员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度过了难关,最终重返正常生活轨道。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刘红教授认为乳腺癌防治科普工作应继续加强。一方面,要提升专业人员的科普能力,特别是针对年轻医生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术后康复,为她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同时,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优化科普内容和形式,提高科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语

 

乳腺癌防治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强科普工作,我们可以帮助更多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腺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刘红教授的见解和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