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瘤伴肝转移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4版)》发布

关注文章 点赞:

2024年11月14-16日,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召开期间,《中国实体瘤伴肝转移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4版)》发布。该调研报告覆盖临床常见伴肝转移的实体瘤,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道癌、食管癌、乳腺癌及妇科肿瘤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真实世界中常见实体瘤伴肝转移的诊疗实践,对指导临床治疗与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永旭教授深入分享了“实体瘤伴肝转移规范化诊疗管理项目”内容,对我国实体瘤伴肝转移诊疗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实体瘤伴肝转移中的应用与探索展开了精彩解析,为推进我国实体瘤伴肝转移治疗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癌症防治方面多措并举,将癌症防治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专项计划,致力促进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肝脏是众多实体肿瘤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肝转移的发生显著降低患者生活率和生活质量。随着越来越多治疗方案的出现,临床对规范化指导知道的需求也愈发强烈。然而,除了结直肠癌和胃癌有严谨和可执行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之外,大多数实体瘤伴肝转移的治疗尚未形成科学、严谨的指南或共识。此外,由于医疗资源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分布,不少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实体瘤伴肝转移诊疗缺乏全面的认知,规范化诊疗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鉴于此,由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联合各领域专家共同发起了“实体瘤伴肝转移规范化诊疗管理项目”,通过对全国各地区、各级别和各类型医院可接诊实体瘤患者的临床医生进行抽样调查,以期掌握当前实体瘤伴肝转移患者流行病学、诊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现状,形成《中国实体瘤伴肝转移诊疗现状调研报告》。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大样本医生调研,通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314名医生样本。本次调研综合考虑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受访医生的医院、科室及职称情况,基本覆盖我国各省/直辖市。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实体瘤伴肝转移的治疗,受访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局部治疗+药物治疗;但绝大多数(83.3%)受访医生对现有治疗手段不够满意。基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联合增效的特点,98.1%受访医生认可其在肝脏这类血供丰富转移灶中具有一定疗效;多数医生支持其与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联合应用以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晚期无驱动基因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中,指南推荐的一线抗血管生成+化疗方案实际使用比例不足20%,三线及后线中抗血管生成治疗使用比例有所提升。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指南推荐的一线抗血管生成+免疫+化疗方案实际使用比例不到10%,三线及后线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使用比例较高,达到68.9%。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指南推荐的抗血管生成±化疗方案在各线治疗中的使用比例基本相当,均超过60%。在转移性食管癌、胃癌二线及后线治疗中,含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案使用比例约为40%,而欠发达地区该方案的使用比例则有待提升。在晚期转移性卵巢癌治疗中,化疗±抗血管生成±免疫方案实际使用比例超过40%,但欠发达地区该方案使用比例却相对较低,亦有待提升。


基于调研报告的主要发现,项目组倡议对实体瘤伴肝转移患者应投入更多的关注,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来优化当前的治疗方案/模式,另一方面还需继续探索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对于实体瘤伴肝转移患者,单纯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并不佳的,可能与肝转移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有关;可结合药物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来进行联合治疗,更好的改善实体瘤伴肝转移患者预后,有效提升他们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