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CCHIO专访 | 高社干教授:食管癌的发病趋势与治疗现状

关注文章 点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中国,作为食管癌的大国,其发病数量更是占到了全球的一半。那么,我国的食管癌流行趋势如何?有哪些新兴治疗手段?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对此,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高社干教授针对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趋势、治疗原则以及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享。


高社干教授

医学博士、博导教授、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食管疾病主编、Esophageal Cancer主编

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家委员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食管癌专家委员会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培训基地主任

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主任

河南省微生态与食管癌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河南省感染与食管癌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表食管癌相关研究论文176篇,SCI收录88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6项。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医学特聘学科带头人。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和专家共识。主持食管癌早期筛查 I 级预防体系的建立。

我国食管癌的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高社干教授是国内知名的肿瘤学专家,在食管癌的治疗和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对于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趋势和背后的原因,高教授指出,我国和西方国家在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上有很大的不同。国内食管癌主要是食管鳞癌(占90%~95%),而在西方国家,60%的食管癌都是食管腺癌。

虽然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大幅升高,但经年龄标准化后,标化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我国启动农村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控制

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发生发展、肿瘤免疫均有很大关联,而口腔微生态是否与消化道肿瘤相关呢?高社干教授表示,口腔被称为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有700多种常见细菌,遍布牙齿表面、口腔内部、舌头周围、口腔分泌物和唾液中。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态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但是这种动态平衡的缓冲能力有限,一些因素的作用会打破这种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衡与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有关,也与肿瘤有关,比如口腔癌,胃癌,食管癌等。比如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口腔微生态的平衡对整个身体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消化系统。口腔中的细菌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会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如果口腔微生态失衡,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从而增加患消化道肿瘤的风险。因此,保持口腔微生态的平衡和健康也是预防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传统食管癌治疗外,免疫治疗等新兴手段方兴未艾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原则主张多学科综合治疗(MDT)。高社干教授解释说,从大方向来看,食管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还包括营养、镇痛、运动康复等支持治疗。

对于早期T1a食管癌,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达到治愈。对于早期T1b-2食管癌,一般直接行手术治疗;颈段食管癌可行根治性放化疗,对于没有远处转移,但是局部侵犯比较深,达到T3、T4,或者淋巴结呈阳性,则主张先做放化疗(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之后再行手术治疗。

随着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的获批,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术前新辅助放疗/化疗与免疫治疗联用。高社干教授指出,免疫治疗在食管癌的应用是起源于2019年,免疫治疗的药物获得了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的适应症,从此开启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截止到今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晚期的食管癌的一线治疗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高社干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免疫治疗奋力向前推,包括围手术期、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等。相信在未来这些研究结果的出炉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根据反应分级进行相应处理

免疫药物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高社干教授提醒患者,如果在使用免疫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和医生沟通,根据反应的分级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1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需要马上停药,但需要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2级一般都需要停药,并给予皮质醇等处理。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心肌炎等也会危及生命,建议在免疫治疗前充分认知药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总之,通过高社干教授对食管癌的治疗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分享,我们看到了肿瘤专家们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成果。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