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整合‘症’当其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传递症状管理新知,恰逢其时

关注文章 点赞:

随着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分步骤、按阶段进行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团队合作,以及肿瘤全程管理的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作为一名肿瘤医生,不仅要关注如何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更要关注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和人文关怀。

7月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医师报和医师网主办的“肿瘤整合,‘症’当其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传递症状管理新知,恰逢其时。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通过新华网、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医TV、新浪新闻、今日头条、微博卫生健康、解放日报海上名医、百度健康、医师报系列视频号等多家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达170万人次,反响热烈。


(线下与会专家合影)

启动仪式: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支修益教授指出,为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致力于推动我国肿瘤防治科普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抗癌协会的资源优势和专家优势,共同创建更多高品质的科普节目,服务公众和癌症患者。“肿瘤整合、‘症’当其时”的项目内容,正是基于这项工作理念和临床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展。


支修益 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培训发展处左奇处长介绍,“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健康承诺。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收集并传递温暖的故事,让一线的肿瘤医生能重视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和人文关怀,进而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左奇 处长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田艳涛教授认为,在未来5~10年,肿瘤诊疗和症状管理如何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肿瘤科普宣传工作。深入推进科普工作,才让更多老百姓真正了解肿瘤预防、早筛的最新理念和措施,让更多患者知晓更规范和更前沿的诊疗康复理念、技术手段。


田艳涛 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认为,肿瘤是一类特殊疾病,由多阶段、多因素所致。这决定了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于肿瘤患者的来讲,症状管理的作用尤为突出,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季加孚 教授

《医师报》社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社长指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高兴之余,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每个人关注——我国每年肿瘤新发病例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肿瘤治疗,除了新治疗方法,患者本身的不良症状管理更是他们的切实所需。


张艳萍 社长

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泉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持。


徐泉 教授

项目背景介绍

徐泉教授对项目的整体概况进行详细的解读。他指出,本项目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病例演讲大赛;第二、最暖肿瘤医生素材征集;第三、肿瘤症状管理专栏。三项活动主要覆盖的人群为医院副高以上医护/科室骨干/先进工作者,不同肿瘤领域学科带头人。从真实的病例入手,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真实感人故事,再到肿瘤专家对不良症状管理高屋建瓴的解读,三项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了我国症状管理的重要进展。


(左起:左奇处长、李小梅教授、田艳涛教授、支修益教授、张艳萍社长、赵敬明部长)

在与会专家的见证下,“肿瘤整合,“症”当其时”项目正式启动,之后将陆续通过“最暖肿瘤医生病例演讲大赛”“最暖肿瘤医生素材征集”“肿瘤症状管理专栏”等系列活动,在各地区推广肿瘤患者的全病程管理理念,提高医患对症状管理的关注度,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肿瘤诊疗服务。

专题讲座

《肿瘤治疗,“症”因“症”果》


支修益教授

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更行迭代。但无论如何变化,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全过程中,相关症状始终贯穿肿瘤治疗的始末。支教授指出,近年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多个诊疗肿瘤指南,以及各协会,包括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针对患者症状管理指南来看,均提到症状伴随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症状的判断对肿瘤的评估和治疗效果,意义巨大。

他认为,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伴随诸多不良反应,医生应积极关注及干预,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全球肿瘤负担严峻,中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措施,纳入国家层面的卫生计划。这有利于统筹规划肿瘤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癌症症状学》


张宏艳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张宏艳教授介绍,癌症相关症状是指,癌症疾病本身或治疗导致的躯体以及心理的表现,可分为躯体、认知以及情感三类。并从不同的研究中看出,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发生率不同,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症状。

近年来,我国相关的协会组织机构发表了多个肿瘤症状的管理指南,涵盖范围包括症状管理的多个方面。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国家层面发布了安宁疗护的系列文件,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可以看出肿瘤患者的不良症状管理正在步入正轨。

《老年肿瘤与症状管理》


李小梅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李小梅教授,用一例真实的老年患者病例,向与会者传递了老年肿瘤患者症状管理的深远意义。她指出,由于老年肿瘤患者因合并多项基础疾病,所以除肿瘤的治疗外,尤其是终末期的老年患者,做好症状管理比治疗肿瘤更能体现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学术沙龙1:症状溯源,贯穿全程


本环节由徐泉教授担任主持。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路桂军教授分享了一例患者的真实感受,他感悟到,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是相互照见彼此的,在医生安抚患者的过程中,患者的感悟也会带给医生更多的思考。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均娥教授致力于肿瘤患者术后相关症状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她指出,精准找到患者症状的病因,并给予精准治疗,才能将症状管理提升至可防可治可管理范畴。北京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认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帮助患者解决急症首当其冲。在解除症状和切除肿瘤之间,更应该利用外科优势全方位判断患者症状的轻重急缓。扬子江药业集团市场部负责人赵敬明先生表示,作为本次项目启动的公益支持企业,扬子江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会桥接各方力量,不遗余力将肿瘤防治整合理念深入人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国辉教授认为,科学合理的用药才是关键,临床药师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到肿瘤的治疗中,提升患者症状管理的效果。

学术沙龙2:症状管理,整合论治


本环节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谢晓冬教授指出,目前针对肿瘤症状管理存在三点不足:1、医生和患者对症状治疗的认知不足;2、国内相关症状管理指南的编写不足;3、在用药方面,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不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介绍,在临床中,罕见、复杂的症状需要多学科诊疗的介入。而简单常见的症状管理,临床医生在临床需要时刻关注,并进行鉴别诊断。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永忠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对肿瘤整合的理念还存在认知不足。以至于常常忽略患者最根本的诉求。回归到临床中,医生一定要及时观察患者出现的症状,并及时处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晓桦教授认为,推广肿瘤整合理念,离不开系统化培训。临床医生不能只关注肿瘤治疗进展,更要关注症状管理的进展,才能做到肿瘤治疗的真正整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管文贤教授认为,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营养支持治疗在肿瘤手术、化疗、放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