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亲话“情志”

关注文章 点赞:

本篇文章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主任医师 田艳涛教授

又到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尤其今年加上飘忽不定的新冠疫情作乱,又多了些许压抑。思绪不由得想起去年刚刚离开的岳母以及我爱人因为妈妈离开突如其来的打击所经历的一场病,也便有了“情志”这个话题。


这二三年来,82岁的岳母体重掉的越来越快,老太太年轻时当老师,拼命工作再加上抽烟熬夜,几年前就确诊了严重的胸腹主动脉瘤,几乎无法医治,全家人早有不祥预感。结果还是发生了,老太太在几次难以忍受的剧痛后,动脉瘤破裂,非常快速的离开了我们......

我爱人本身身体就不好,加上极度的悲伤,还有回老家后陪床,睡眠又不好,岳母去世第二天,她就不停的恶心呕吐,更甭说吃东西。等处理完岳母的后事,回到北京(我提前回来工作),看到爱人,表情痛苦,嘴唇青紫,甚至腰也不能完全直起来,几天没有排气排便。我作为一名外科大夫,出于职业习惯,给她查体,发现腹部胀痛,尤其右上腹胆囊的部位最显著。第一直觉是否患上了胆囊炎?晚上,急诊做了CT和抽血,还好,胆囊胰腺都没啥大碍。接下来几天她也只能吃少量流食半流食。这期间还用了各种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效果也都不佳。


我灵机一动,我们在临床科研合作中的中医团队,自己研发的治疗胃瘫的外敷贴剂效果不错,为何不去试试?!给她用上后,渐渐感觉肚子在逐渐舒服的基础上,肠道也在咕咕叫的开始蠕动了。大约在十天左右才逐渐恢复了正常的胃肠功能。

平日里不为我们所关注默默无闻的胃肠系统,在突然的打击下,它的工作也会停摆。我当即请教了中医朋友。他告诉我,中医历来重视情志致病,“心身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在《内经》时代就已经形成,而且这种“心身整体观”影响着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历代医家均把这种心身整体观应用于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理论,认为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又如《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灵兰秘典》云:“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大脑对情绪刺激的反应会影响脏腑功能。


忧悲伤肺,中医讲“悲则气消”,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气,出现干咳、气短、咳血等。《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惊恐伤肾,中医讲“恐则气下”,过度惊吓可见二便失禁,摄纳不住,肾精不固,而发生骨酸痉厥、遗精等病症;还可干扰神经精神系统,出现神志恍惚,恐惧不解,耳鸣、耳聋、头眩等。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综上可以看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十分密切,五志过极,则易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产生不同的疾病。

其实,现代医学也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观察证实,长期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会通过下丘脑神经体液体统,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具体通过炎症介质的改变,有可能导致胃肠肿瘤发生可能。所有,即使对逝去的亲人再有多少的不舍与悲伤,我们也应该化作释然和平静!毕竟,美好的生活在前方等待,生者的平安快乐,也正是逝者在天之灵之所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