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至11月2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肺癌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肺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拓启围来 术写新章】中国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基层能力提升训练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站)”成功召开。本次训练营特邀全国众多国内胸部肿瘤领域顶尖专家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MDT研讨、晨会教学等多元形式,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带来一场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的学术盛宴。
聚焦核心诊疗,夯实基层基础
11月25日上午8:30,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方求教授主持,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发表开场致辞,他强调,基层医疗机构是肿瘤防治的“第一道防线”,本次训练营以“实用、规范、创新”为核心,旨在将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的前沿诊疗理念与标准化操作向基层推广,助力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肿瘤防治目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
手术分享环节聚焦胸部肿瘤手术实战操作与经验传递,由多位胸外科专家主持,通过“手术视频解析+术式难点拆解+并发症处理复盘”的形式,深度讲解胸部肿瘤相关手术的规范流程与创新技巧。
陈海泉教授与专家1V1深入交流
学术专场:手术创新与精准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带来的《早期肺癌个体化诊治新时代》,系统梳理了中国肺癌流行病学新特征——年轻、女性、非吸烟人群成为新的高发群体,磨玻璃结节(GGO)型肺癌占比显著上升。数据显示,我国女性肺癌患者占比从2006年的29.9%升至2021 年的59.5%,不吸烟肺癌患者比例达72.0%,其中女性不吸烟者占97.5%。这一变化颠覆了传统“肺癌=老年男性吸烟者”的认知,为基层筛查人群的拓展提供了关键依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师教授、陕西省肿瘤医院程蒿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付晓东教授围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进展展开互动讨论,解答基层医生关于术式选择与患者分层的疑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扬教授分享《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淋巴结清扫从“系统性扫荡”到“选择性清除”的精准外科突破》。基于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他提出:直径≤2cm 的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贴壁亚型肺腺癌无淋巴结转移风险,无需系统性清扫;对于CTR≤0.5的GGO 型肺癌,不清扫淋巴结与系统性清扫的预后无差异,但围术期并发症显著降低。这一结论为基层医院简化手术流程、降低医疗风险提供了循证依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扬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山教授、恩施州中心医院韩文健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纪波教授针对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淋巴结清扫的精准策略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基层医院实操中的难点与应对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斌教授分享的食管癌分子分型体系--复旦分型(FU-ESCC),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为核心,基于多组学技术解析肿瘤分子特征建立分型框架。其突破传统临床病理分层模式,通过关联分子亚型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为食管癌个体化诊疗(如治疗人群筛选)提供分子依据,同时为基层开展食管癌分子诊断与治疗决策提供标准化参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斌教授
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海波教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刘建波教授就食管癌分子分型体系(FU-ESCC)展开互动讨论,分享该分型在基层食管癌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应用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方求教授分享的微小残留病灶在肺鳞癌新辅助化免中的价值。聚焦MRD在肺鳞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中的应用,提出MRD(基于ctDNA 检测)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关键生物标志物,辅助判断病理缓解情况,同时关联患者长期预后以识别复发高危人群,还探讨其在基层的检测时机、结果解读要点,助力优化围术期诊疗流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方求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鑫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人民医院王昆教授围绕微小残留病灶在肺鳞癌新辅助化免中的价值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基层关于检测时机与结果解读的困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挺教授的分享围绕从早期NSCLC免疫治疗的突破进展引发的思索展开。核心内容涵盖早期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主流模式(新辅助免疫治疗、辅助免疫治疗、围术期“新辅助+辅助”连贯治疗),分析不同模式适用场景,探讨PD-L1表达、ctDNA清除率等标志物的价值,同时思考高危人群治疗策略、鳞癌/非鳞癌差异化选择等问题,为基层提供治疗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挺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邓朝强教授通过真实病例讲解可切除 NSCLC围术期化免治疗实践,以诊疗全流程(病例筛选、方案制定、手术时机、术后评估、随访)为脉络,分享个体化调整经验(副反应处理、术式选择),为基层处理类似病例提供实操参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邓朝强教授
赣州市人民医院孙晖教授、南京市第二医院邢富臣教授针对早期NSCLC免疫治疗突破进展引发的思索展开互动讨论,交流基层开展围术期免疫治疗的适配场景与风险管控。
实战赋能提升,强化临床应用
11月26日上午6:40会议进入实战赋能环节,以“胸外科特色晨会学习+真实世界MDT互动讨论”形式,模拟临床诊疗场景,提升基层医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基层胸部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并合影留念。他表示,本次训练营通过“理论+实战” 的形式,覆盖了胸部肿瘤诊疗的全流程,希望各位学员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建立规范化诊疗思维,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动,共同推动我国胸部肿瘤防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陈海泉教授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陈海泉教授与优秀学员合影
陈海泉教授与优秀学员合影
本次CACA胸部肿瘤诊疗基层能力提升训练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站的圆满召开,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与技能提升平台。未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团队将持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通过线上科普、线下培训、病例会诊等多种形式,持续赋能基层,推动胸部肿瘤诊疗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生根,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肿瘤防治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