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肿瘤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诊疗能力成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的关键环节。对肿瘤这类高度异质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推广是提高基层肿瘤诊治水平的关键,也是肿瘤诊疗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升患者 5 年生存率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提出“定、传、接”是基层肿瘤规范化防治要开展三项主要工作。“定”是制定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施行的肿瘤治疗指南。指南在肿瘤防治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明确指出,要实施癌症诊疗规范化行动,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修订肿瘤疾病诊疗规范、指南、临床路径。2022 年-2023 年,中国抗癌协会组织 13000 余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覆盖 53 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 60 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 113 个指南。“传”是通过指南的推广,向基层肿瘤相关医务人员传播权威、准确的肿瘤防控知识。“接”则是基层医生和群众们能接得住。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的肿瘤防控‘十字要诀’,其核心价值在于紧密贴合中国国情,构建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接轨国际标准的肿瘤诊疗规范体系,特别适用于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肿瘤防治工作。
CACA 指南非常适应中国基层肿瘤诊疗环境:聚焦中国人群特有的流行病学与遗传背景,有助于不同地区基层医生精准识别当地的高风险群体,进行针对性预防和筛查;融入众多中国原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更直接反映中国肿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从而为基层提供更为适宜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工具;关注医疗资源可及性,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人员和技术上的限制,CACA 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兼顾了医疗资源的实际状况,推荐的筛查方法、诊断手段、治疗策略等均充分考虑其在基层环境中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力求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最佳诊疗效果;倡导整合医学思维,强调横纵维度交叉的整合医学理念,倡导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疗,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内外科、放疗、病理、影像、康复等多科室协同的工作机制,以提升整体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综上所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以其针对性、实用性、整合性等特点,为基层肿瘤诊疗提供了科学、系统、接地气的指导框架,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应对肿瘤防治挑战,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提升基层肿瘤诊疗服务能力则需要在各基层医疗机构间进行全面推广 CACA指南,加强指南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上的可及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好地推动 CACA 指南走进临床,服务临床,确保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科学、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依托 CACA 指南,构建完善的基层肿瘤诊疗服务体系
以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整合肿瘤专科医院、三甲医院肿瘤科以及区域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的力量,打造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肿瘤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深入推广 CACA 指南,引导基层医疗机构遵循标准化流程,提升肿瘤诊疗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技术指导、上下联通、分级诊疗、分工协作、中西医协同的服务格局,有效缩小城乡、区域间的肿瘤诊疗差距。
二、以 CACA 指南为指引,加强相关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应参照 CACA 指南,规范设置肿瘤、中医、放疗、病理、检验、放射等科室,确保其布局、设备、技术与当前肿瘤诊疗需求相匹配。在强化肿瘤科及相关手术科室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肿瘤专科临床药师、病理医师、护理人员、病案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 CACA 指南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其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肿瘤诊疗人才队伍。
三、践行 CACA 指南,优化诊疗模式,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 CACA 指南,根据肿瘤病理分型、分期、分级、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与治疗史,科学合理地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中医药等治疗手段。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MDT 诊疗模式,倡导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联合查房,动态监测诊疗效果与病情进展,确保治疗方案的精准性与个体化,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四、参照 CACA 指南,提高诊断能力,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强化用药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应借鉴 CACA 指南中的风险评估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检查项目进行分级管理,明确不同级别检查项目的适用范围与管理要求。对于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开展的高级别检查项目,倡导通过医联体、肿瘤诊疗协作组、第三方合作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患者在基层即可获得适宜、及时、准确的诊断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肿瘤药物遴选与评估机制,结合临床需求定期调整药物供应目录,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中的抗肿瘤药物以及医保谈判或集中采购品种。通过全程化、精细化的药物管理,确保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兼顾疗效、可及性与经济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五、借力 CACA 指南,增强防癌意识、提升早筛早诊率,狠抓科普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提出,到 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应达到 80%以上。所以基层肿瘤科普工作应置于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构建多元科普平台:利用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直播)以及线下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 CACA 指南中的防癌知识和早筛早诊信息,确保科普内容覆盖各个年龄层和社会群体;定制化科普内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开发科普素材,如针对高发癌种制作专题科普,为老年人、妇女、青少年等特定群体设计专属科普资料,提高科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联动多方力量,建立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的科普协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科普格局;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志愿者、患者康复者等担任科普大使,分享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增强科普的权威性和亲和力;积极争取和落实相关政策,如将癌症科普纳入基层公共卫生项目、设立科普专项经费、对优秀科普项目给予奖励等,为科普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六、遵照 CACA 指南,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保障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肿瘤诊疗相关医疗技术时,必须遵循 CACA 指南规定的资质要求,具备相应诊疗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质控体系。在实施限制类医疗技术前,应严格执行多学科会诊、风险告知、患者同意等程序,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规范、透明。
七、融入 CACA 指南,丰富诊疗服务内涵,强化人文关怀
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体检等工作,积极推动肿瘤早期筛查,践行 CACA 指南提出的全人、全程、全方位健康管理理念。基层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应深化医学模式转型,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心理社会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深入贯彻 CACA 指南中的姑息治疗原则,加强功能康复、长期护理、营养支持与安宁疗护服务,全面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尊严。
推广 CACA 指南,全方位、深层次提升基层肿瘤诊疗能力,实现肿瘤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同质化,让更多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肿瘤诊疗服务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