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 | “胸中有你,大咖在旁”胸部肿瘤科普活动受热捧

关注文章 点赞:

4月16日上午,正值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胸中有你,大咖在旁”胸部肿瘤多学科专家义诊及科普宣讲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举行,用于科普讲座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众多患者和家属早早来到现场“霸位”,而义诊现场也是人头攒动,有不少患者带着检查报告远道而来,期待与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面对面交流。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提高公众对胸部肿瘤的认识,普及防治知识,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在致辞中介绍,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四大慢性病现在正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他鼓励在场的患者共同面对疾病,不气馁、不泄气。“大家要对医院有信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肿瘤医学科技创新的中心;大家更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共同战胜疾病,微笑面对困难,跨越人生中这个稍微艰难的时段,同时把健康的知识传递到我们周围的人,让癌症可防可治!”

胸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等,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胸部肿瘤距离这一目标有多远?“肺癌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食管癌研究所名誉所长戎铁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胸部肿瘤中的肺癌目前虽然是全球第一大癌症,但近年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公众体检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发现,这部分早期肺癌通过微创手术就可以切除,5年生存率超过90%,医师和患者都尝到了“甜头”。

让胸部肿瘤专家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是食管癌。戎铁华教授解释,食管癌在所有肿瘤中是早期诊断最难的肿瘤,大家比较熟悉的检查比如CT、MR对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意义不大,目前比较有效的检查手段是食管超声、内镜检查等,但在公众中的知晓率比较低,且检查有一定的痛苦,不利于推广,加之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绝大部分食管癌患者诊断时已经中晚期了。在过去,食管癌患者中早期得到诊断的患者比例才1%;现在,在一些比较好的肿瘤中心,这个比例能提高到10%,但仍然不理想。

除了诊断难,食管癌的治疗也难。欧美国家的食管癌以腺癌为主,我国的食管癌患者中有90%为鳞癌,其中60%—70%的患者诊断时就已经到了局部晚期,直接手术效果欠佳,往往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如围手术期采用单纯化疗或化放疗结合的方案为主,但患者生存获益有限,且后者有较大的毒副作用,食管癌对靶向治疗敏感度也不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林鹏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免疫药物问世后,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给食管癌的疗效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食管癌诊疗效果的提升需要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手段或者在某一个节点技术的提高了,还不足以影响到食管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另外,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分期有直接关系,如何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是提高食管癌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的食管癌患者约占全世界的50%,可以说食管癌,特别是食管鳞癌是中国人的病。欧美国家食管癌患者少,因此对食管癌的基础研究比较少,因此要研究、攻克食管癌得靠中国!”胸部肿瘤专家呼吁,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期待更多实验室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加入进来。

此次义诊活动邀请了多位胸部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包括胸外科的戎铁华教授、林鹏教授、杨弘主任医师、杨寒副主任医师、罗孔嘉副主任医师,放疗科的陈明教授、刘孟忠教授、刘慧教授,以及内科的梁颖副主任医师、赵媛媛副主任医师等。他们在义诊中不仅耐心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诊治建议,还为患者家属科普胸部肿瘤防治知识。

除了医生团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护理团队也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就《胸部肿瘤患者康复运动》《食全食美,步步为营》《化疗不慌,应对有方——如何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等主题进行了护理科普宣教,并在现场回答了患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