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教授专业解读血液肿瘤,促进肿瘤防治体系建设

关注文章 点赞:

【血液肿瘤不同于实体肿瘤,是指发生在血液系统(骨髓、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常会导致血液系统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为强化肿瘤防治的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于肿瘤防治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联合睿康达举办了“CACA指南,我知你知——传递健康力量”肿瘤防治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MDS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血液杂志》通讯编委李冰教授围绕血液肿瘤的癌前病变、最新防治策略、随访与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专业解答,帮助广大群众构建科学、高效的肿瘤防治体系。


问: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癌前病变有哪些表现?

李冰教授:成年患者特别是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常见的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部分成年患者会发生意义不明的克隆性血细胞减少征。

儿童中常见的癌前病变是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包括范可尼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在临床工作中,至少有50%的患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这些患者大多是通过健康查体或在其他疾病就诊过程中发现的异常,例如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减少等。另外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运动后心悸、气促等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症状,或出现如鼻腔反复出血、身上出现瘀点瘀斑等特异性症状。

因此,大家在健康查体中,如果发现血象异常或有以上某些症状,应该提高警惕尽快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有哪些?

李冰教授:1、MDS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年龄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里的基因突变会逐渐积累,如果积累过多或出现与肿瘤相关的突变,就可能导致MDS的发生。期暴露于电离辐射或长时间接触苯等有害物质的人群:电离辐射和苯等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基因损伤和突变,干扰骨髓细胞正常分化和增殖,影响骨髓细胞的正常功能。

3、患有血液肿瘤以及其他实体瘤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接受治疗的时间较长,且放化疗可能会促进骨髓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等变化,因而导致MDS或者其他血液肿瘤的发生。

问:目前血液系统疾病有哪些常用的早筛技术和方法?

李冰教授:血常规检查是最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之一。现在,大多数人在接受常规健康检查或看病就医时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药物影响等。因此,在排除非血液系统疾病或服药干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如果复查仍然出现血细胞减少,比如白细胞减少以及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必要时可以进行血液形态学检查,以及通过观察网织红细胞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MDS。

问:MDS的治疗与随访原则是什么?

李冰教授:1、治疗原则:MDS大致可以分为原始细胞增高型和非原始细胞增高型。原始细胞增高型的MDS相对来说恶性程度更高,趋近于白血病的类型,而非原始细胞增高型相对来说恶性程度较低。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A、非原始细胞增高型:主要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改善造血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B、原始细胞增高型:需要住院治疗并通过小剂量、低计量的化疗或靶向药物来延缓或阻止其转化为白血病。

2、随访原则:对于非原始细胞增高型的患者,建议定期到门诊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血细胞计数和输血情况,以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和制定下一步治疗策略。而对于原始细胞增高型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建议这类患者在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骨髓穿刺和血常规检查,以便评估疗效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问:如何提高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李冰教授:许多血液系统肿瘤,包括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MDS和急性髓性白血病,通过传统治疗无法治愈,而且骨髓干细胞移植也不适合所有患者。因此,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接受带瘤生存的现实,并积极用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

此外,尽管许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的带瘤生存,但往往会有心理恐惧和负担。这种情况下,老年患者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来融入社会,减轻心理负担。对于年轻患者,也可参与社会工作,重返正常生活。

问:对于家庭成员和社会大众,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血液病患者?

李冰教授:对于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不要过度关注异常指标和饮食情况。在确保充分休息、不增加身体负担的前提下,建议患者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减少因过度限制、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负担。

对于已经得到缓解或治愈的患者而言,完全可以参与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社会活动,展现自己的价值。普通大众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能歧视也不需要过分保护。

问:针对当前社会上对血液肿瘤的认知程度,您认为未来科普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冰教授: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很多新型治疗药物,如靶向药和细胞治疗手段等,都需要患者参与到临床研究中来。这些研究都已经过大量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期研究,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和更多治疗选择。

然而,相当多的患者和家属对临床试验持抵触态度,认为存在安全风险。这就需要我们面向患者、家属和基层医生进行科普,帮助患者克服参与实验的心理障碍。

另一方面,由于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常涉及预防感染和输血等问题,许多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对于老年人等特殊患者来说,医院环境较陌生,心理上容易受影响,也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科普工作,鼓励更多基层医生和家庭医生参与其中,加深他们对疾病的认知,为患者提供护理和指导,使患者有机会在社区或家乡接受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在健康事业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积极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癌症早筛、防治工作,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和睿康达也将持续为大众提供权威、实用的肿瘤防治科普知识,促进多方合作,共同构建科学、高效的肿瘤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