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陈孝平院士率同济医院外科大咖亲撰科谱教你如何防癌抗癌

关注文章 点赞: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的倡议下,我们诚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授为首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团队中几位在国内享有声誉的外科专家,分别就目前我国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简要科普宣传,希望能够提高普通民众对常见恶性肿瘤的认识,预防肿瘤发生,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服务大众健康。


01 “癌中之王”防与治的科学路径


陈孝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


张万广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副主任


肝癌,通常指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主要以肝细胞癌为主,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排第三,死亡率排第三。


据统计,2014年我国新增肝癌病人约36万,约占全世界肝癌新增病人的一半以上。既往人民对肝癌的认知存在误区,许多人认为只要肝功能正常,没有症状,肿瘤标志物阴性,无肝硬化就不会得肝癌,导致早期肝癌的诊断率较低。


当出现肝区疼痛、黄疸、体重下降和腹部肿块等症状体征时,肿瘤通常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肝癌预后很差,被称作为“癌中之王”。上世纪80年代普及的乙肝疫苗接种近年来逐渐发挥作用,肝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也不断下降。然而,现阶段庞大的肝癌群体仍需对肝癌防治的进行深入了解,以期提高肝癌病人的预后。


哪些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呢?通常下列人群需要密切观察:


▪ 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

▪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伴或不伴门静脉高压症;

▪ 长期大量饮酒;

▪ 长期存在的肝内胆管结石或合并反复感染人群;

▪ 代谢综合征等。


目前对上述高危人群,推荐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有活动性肝炎的人群需积极抗病毒治疗,还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肝炎病毒复制以及甲胎蛋白测定。

鉴于常规腹部超声难以区分肝硬化结节和早期小肝癌,对这一部分病人推荐进一步行超声造影、磁共振或腹部增强CT检查,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率。


目前肝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治性治疗包括肝切除、肝移植、肿瘤消融等,其他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全身化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


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的生存率约为60%,中晚期肝癌约为15%。


我国肝癌治疗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中心技术水平差异巨大。2016年我们调查了全国4万例肝癌肝切除病人的生存情况,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16%。一般来讲,大的肝脏外科中心的治疗效果较好。目前通过复杂病例多学科讨论,制定严格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使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达到40%以上,早期肝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了60%。


肝癌的发病有一定的规律,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细胞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积极对活动性肝炎或病毒复制滴度较高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常规接种乙肝疫苗,肝硬化病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戒烟戒酒,能降低肝癌的发生和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


一旦确诊为肝癌,尽早去正规的肝脏外科中心就诊,部分病人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目前,除了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外,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预防肝癌的发生。一些护肝中草药甚至有肝脏毒性,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和肝硬化,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科学的防癌并正确的治癌,原发性肝癌在未来30年内被攻克不是没有可能。


02 肺癌的防治:早期筛查极为重要


付向宁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医院胸外科主任


近年来,肺癌呈现女性化、低龄化趋势,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8万例,死亡病例约60余万例。肺癌的爆发式增长已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防治刻不容缓!


哪些人群需要对肺癌进行早期筛查>>>


通常年龄40-75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的人群需定期行健康体检:


1. 吸烟或被动吸烟者;

2.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 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4.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矽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


可疑肺癌患者应如何筛查>>>


目前,推荐胸部CT作为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对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此外,血清肺癌肿瘤标志物、痰细胞学,支气管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方法可协助诊断。对常规手段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结节,尚可常规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实现肺癌的诊断及分期。通过先进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还可对肺部小结节实现精准定位及早期诊断。


肺癌是否真的束手无策>>>


目前,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且越是早期肺癌,治疗效果越好,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所以早期筛查极为重要。


目前70%以上的病例可以采用微创的手段治疗肺癌,通过“3cm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并可结合术前三维成像、术前定位等技术对肺癌实现肺段及楔形的精准切除,更大程度的保留患者健康肺组织。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和麻木感大为减轻,且切口接近“无痕化”而美观,并对高龄患者及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肺癌病人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使以前难以手术的重症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术后可通过基因检测平台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了解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及肿瘤免疫状态,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为每一位就诊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


03 胃癌:发病率排名第二,早期发现率仅10%


吴剑宏教授,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


胃癌是在我国发病率排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很低,仅约1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严重威胁国民寿命和生活质量。因此,亟需科普胃癌的预防和治疗。


胃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是以下因素与发病相关:饮食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家族史等。


胃癌的预防>>>


需要规律饮食,尽量少进食烧烤、油炸、烟熏、腌制食品;


饮酒和吸烟也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原因,因此控烟戒酒也至关重要;


一些胃部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是胃癌形成的前期病变。对于有以上胃病史人群或消化系统症状病人,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遏制癌前病变进展成为胃癌的重要举措。


同时,胃癌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胃癌发生率也高于普通人群。

早期胃癌病人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为偶有上腹部不适,进食后保障恶心等非特异性的上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出现上腹疼痛加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进食困难等症状。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


但是,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为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建议以下人群定期行胃镜检查


1.  40岁以上,既往无胃病史而出现症状者或已有胃病史但症状加重者;

2. 胃癌家族史;

3. 胃癌前期病变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史等;

4.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慢性失血或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者。


一旦发现胃癌,一般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病人的癌症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影像科、康复科、营养科等),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综合治疗手段,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胃癌根治性手术是指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及周围受累组织,从而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术。对于不同部位的胃癌,胃切除范围是不同的,包括部分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随着微创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的开展和应用,胃癌手术后病人能早期和快速的恢复饮食,极大程度保证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胃癌的防治,防重于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能使你远离胃癌。


有消化道症状或胃癌危险因素应及时就医、定期体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04 不容忽视,死亡率排名第二

     食管癌的预警、检查与治疗


廖永德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民以食为天”、号称“啥都能吃”的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腌制类食物、高温过硬食物、长期饮烈性酒等)是食管癌的高危病因之一,其次还与营养和遗传因素相关。


食管癌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2/3发生在50 ~70 岁之间,占各部位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位。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当出现明显进食梗阻症状时往往提示进入进展期,因此食管癌是人人都应该警惕的恶性肿瘤。


出现哪些症状会敲响食管癌的警钟>>>


1、吃东西感觉梗着,吞下费劲:食管癌一般是因大口吞下干饭、馒头等食物时伴随哽噎感。这一症状早期出现后能自行消失, 或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但隔数日或数周后次数逐渐增多且症状加重,最终吞咽液体都出现困难。


2、吃饭喝水总是胸口疼: 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摩擦样疼痛。当咽下粗糙、过热、刺激性强(如辣椒、烈性酒) 的食物时,疼痛加重, 吞食过后疼痛即消失。


3、吃东西时总感觉食道卡着: 无论吞咽与否,病人感觉食管内有异物, 似有食物残渣粘附在食管壁上,虽不疼痛,但感觉不舒适。


4、喉咙又干又紧:有30%的病人常主诉咽喉部干燥发紧,或形容为颈部发紧,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


5、偶尔出现食道胀痛,嗳气,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嗳气等症状。

因此,凡40岁以上男性,尤其是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均应引起注意,定期去医院检查,早期诊断食管癌并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担心患了食管癌,应该上医院做哪些检查>>>


1、X线食管吞钡造影:食管钡餐检查可确定食管上有无病变、病变的位置、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2、食管镜(即胃镜):胃镜检查不仅能直视下清晰地查看食管上有无病变、病变的位置、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取活检达到确诊的目的。


食管癌确诊了不要惊慌,医生有办法>>>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放疗和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某个病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最合适,需要专科医师进行严格评估,以确保所选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1.手术治疗——对付食管癌的一线治疗武器: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完全系统地清扫淋巴结,是全世界公认的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同时能通过重建消化道,解决病人的进食梗阻,恢复正常饮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 放疗——防治食管癌的无形杀手:是使用高能X线或其他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放射治疗辅助手术综合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也能提高远期生存,延长患者寿命。


3. 化疗——削弱疯狂的癌细胞:采用化疗与手术治疗或与放疗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疗效,使食管癌患者症状缓解。


05 乳腺癌的防治:重在自检


李兴睿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医院甲乳外科主任


乳腺癌是当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早近10岁,平均发病年龄48.7岁,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中国已成为乳腺癌发病率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疾病负担也越来越重:当前中国每年新发乳腺癌27.89万例、死亡6.6万例。因此做好乳腺癌的防治和宣教工作尤为重要。


如何做好乳腺癌的预防>>>


首先要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乳腺密度和雌激素水平等固有内在因素,以及接触到不良环境如放射性射线和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导致肥胖、饮酒等可调节危险因素。此外,早期妊娠、母乳喂养、运动等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总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作息,适当的体育运动会让乳腺癌离你更远一点。


乳腺癌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治愈率也非常重要,这就不得不提到乳腺癌筛查对于乳腺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乳腺癌筛查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女性乳腺癌筛查的一般策略包括>>>


1.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2.  小于40岁人群每1-3年1次乳腺专科医生体检;

3.  40岁及以上人群除上述策略外还需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和/或超声检查。


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目前采用综合治疗原则,联合运用多种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早期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可达90%以上。


随着乳腺癌病人对保乳的要求日益强烈,彻底切除肿瘤又尽可能保留乳腺组织的规范外科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扮演主要角色,首诊的科室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整套规范化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模式,大力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腺癌术后一期重建手术,努力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