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近二十年了,逐渐悟出了一个规律,疾病与人终生相伴。在疾病面前,生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实癌症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人告诉你,其实癌症与心血管、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你还会如此恐惧吗?有统计数据证实,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两种疾病,一是心血管疾病,二是癌症,其死亡率分别是27.1%和28.1%,其实两者相差并不大,但人们往往对心血管疾病泰然处之,而癌症却极度恐慌。究其原因是人们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极度缺乏。
下面是我2019年在昆明参加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普巡讲时讲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研究证实: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会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再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只有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害严重,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内基因变异累积至一定程度,癌症才会发生。从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所发生的肿瘤,其实是一种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一样。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现偏差的概率也就越高。加上老年人自身的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系统等功能也随着衰老日渐弱化,偏差增多,异常分化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清除,才促成了这一后果。
试想一下,如果50岁时被诊断为癌症,积极的治疗,你可能能活到60岁,甚至70-80岁,你还会恐惧吗?毕竟癌症导致的死亡不会突然降临,至少给了你尝试各种治疗的机会,但心血管导致的死亡往往毫无预兆,猝不及防,让你无时无刻不在经受明天与意外谁先到来的困惑。因此,从现在起,面对癌症,不要恐慌,不要盲从,改变观念,积极应对才是硬道理。
转载自: 李凌的随想